生态效益值多少钱?-焦点新闻-中国养殖
效益通常在5倍以上养殖区内,伴随着悠扬的《梁祝》协奏曲,一只只山鸡、孔雀、贵妃鸡、野猪、野兔正悠闲地吃着杂草、水葫芦;这些动物的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沼气,为鸡苗、猪苗提供照明和保温,沼液通过种植水葫芦的池子后流入鱼塘和种植区,成为优质的肥料和饲料;休闲区内,前来尝鲜、休闲娱乐的人络绎不绝……这是在位于永定县湖雷镇的招宝生态农庄看到的一幕。据招宝生态农庄副总经理阙镜文介绍,该农庄创办于1990年3月,以养殖珍禽起家,现已发展成为占地200亩、年产值千万元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农庄的生态循环模式延伸了产业链,效益是普通种养场的5-10倍。除了每年上千万的经济效益之外,招宝农庄的生态效益同样十分明显:在这里,严重困扰养殖业发展的污染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偌大的养殖区闻不到异味,动物的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后不仅成为优质的能源,更成为肥料和饲料加入了封闭的生态农业循环中去;水葫芦在我省很多地方泛滥成灾,而在招宝农庄,它却是野猪、野鸡等的优质饲料,农庄自己种植的不够用,农庄还经常自己派车到附近打捞水葫芦;而种植区内长势良好的台湾青枣、黑树莓、食用仙人掌、板栗等作物也使原本光秃秃的荒山披上了绿装,起到了绿化和水土保持的作用。在新罗区东肖镇盂头村楼排岭,村民陈建荣创办的生态农场同样具有生态农业的部分特点:场里养殖的鸡、猪产生的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后用来喂鱼,鱼塘产生的塘泥则是橘子、桃、脐橙等果树的优质肥料,同时,大规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也使这个立体种养场多了几分现代农业的特点。据陈建荣介绍,他的这个种养场目前年产值在10万元左右,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养殖业污染问题。据了解,被认为是国外生态农业典范的菲律宾的玛雅农场,同样是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盈利,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闽西一些生态农庄(场)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无公害农业相结合据曾多次在国外考察生态农业的高级工程师、龙岩市农业局副局长刘广祥介绍,龙岩市在四五年前就开始发展生态农业,但真正较大规模推广的是这二三年,生态农业与无公害农业结合是一个突出特点。目前,龙岩市共授牌了9个无公害农产品乡镇,有30个农产品获得省绿办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包括水果、蔬菜、菌类、禽类等,有60个片区7万亩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得到认证,有19个农产品获得绿标的使用权。无论从数量还是面积,龙岩市的“无公害”品牌在全省各市中都是最多的,占了全省四分之一。这些品牌,有一些就是生态农庄(场)拥有的。据刘广祥介绍,在龙岩各县市,都有一个以上有规模、相对比较成熟的生态农场(庄)、立体种养场。为了鼓励发展生态农庄(场),国家对这些农场进行财*补助,目前,已开始在长汀、连城县搞试点,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猪沼果、猪沼茶、木屑(稻草)食用菌花等几种形式。近年来,一些涉及比如休闲、旅游、观光等生态农业大循环的农(庄)场也开始出现,这对整个闽西生态农业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发展尚有误区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由于发展不太成熟,目前龙岩的生态农业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贪大求多。据了解,国外生态农业的经营规模一般较小,目前欧美的生态农场,多数为30至60公顷,规模太大不利于整个生态的有机循环和管理。而在采访中,很多生态农业项目业主的理解却是规模越大越好越赚钱,最好搞“连锁经营”。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各地的气候、地理等生态条件不同,在一个地方成功的模式在另外的地方未必就能成功。另一种误区是认为生态农业越原始越好。刘广祥说,生态农业是要实现效益均衡的,原始的东西没有效益,所以,搞生态农业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持。他认为,发展生态农庄(场)不走生态种养殖是行不通的,而这些都必须依赖现代农业科技的大力支持,否则生态农业也就成了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