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奥一网」
之虚假联名高校化妆品乱象
日前,南都新医美观察课题组曝光了多款虚假联名高校的化妆品,如“南方医科大学生发液”“广州大学祛斑霜”“暨南大学干细胞因子“等,广东高校成“被造假”高频词,化妆品生产商未经高校授权随意进行联名,产品外包装所示的专利号也多半属于“生搬硬套”。
此前报道:
有商家假借暨南大学名号网售干细胞因子,胸部、私处都可填充
多人投诉“南医大生发液”疑造假,代工厂家自曝已被罚近十万
多所知名高校遭遇化妆品虚假联名,三大造假手法一一拆解
在此类造假现象的背后,不仅可以窥见大众需求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不可忽视的国货品牌兴起的力量,同时也暴露了行业监管的难题。而如何“清朗”风气、为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赢得未来,不仅需要坚持高压打假态势,也对消费者个人提出了新要求。
溯源“虚假联名”背后是大众需求旺盛和消费观念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已大不同以往。在基本的生理需求被满足之后,人们逐步开始了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注重对肌肤的保养。除了近些年来逐渐火爆的医美整形话题,化妆品则一直以来都广受欢迎,并且消费总量也在逐年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亿元,其中化妆品类消费约亿元,较年1-8月份增长20%。“美白”“淡斑”“祛痘”“去黑眼圈”“生发”等关键词成了大众消费热点,在普通类化妆品起不到明确作用时,不少消费者难免将目光投向看似正规的特殊性功能化妆品,在“试试看”态度的驱使下,纷纷进行购买。
随着国货品牌不断兴起,大众对化妆品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年轻消费者对国货青睐有加,成为国货消费的重要力量。据《新国货彩妆洞察白皮书》显示,年轻一代较70后、60后的消费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他们更强调性价比,而不是洋品牌,这也是近几年来国货化妆品开始放量的主要逻辑,比如珀莱雅、薇诺娜等国货化妆品的销售持续提升,百雀羚等传统国货品牌也逐渐焕发活力。
而高校之所以频频“被联名“被造假”,也源于高校自身的研发力量在逐步提升,更多有效化妆品被研制出来,使得不法商家瞄准了这部分市场。
医院皮肤科主任杨桂兰向南都新医美观察课题组透露,以广东高校来说,暨南大学在化妆品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有专门的美容产品开发部门,目前产品主要供广州市一些大的医疗机构使用。省外高校方面,医院、医院等教授团队也在研究护肤品,并且都在研发自己的品牌。产品功效方面主要是针对敏感皮肤、痤疮皮肤,主打修复肌肤屏障的作用,也包括祛斑、美白类的产品。不过对于这类产品的功效,杨桂兰提醒道,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出来。
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利益驱使,行业内难免泥沙俱下
此次被曝“虚假联名”的代生产厂家多数位于广东,如:广州雨晓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众所周知,广东省是全国化妆品产业第一大省,而广州白云区化妆品行业在全国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步早、规模大,这里拥有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化妆品产业链,集生产、销售、研发、展贸为一体,拥有丰富的生产经营经验和稳定的市场占有率。据白云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白云区共有化妆品经营企业余家,占全国数量的三分之一;年白云区化妆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家,总产值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为11.7%。
而化妆品业之所以能作为白云区龙头企业并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白云区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