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不容失败只能胜利的战“疫”医院援长医疗队队员们都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抉择都值得被铭记
在抗击疫情最前线
他们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一篇篇战“疫”日记
记录下了
他们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和内心感受
……
01援长医生团队:
在抗疫一线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言
我们都是默默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的临床医生,每天奔波在不同患者的病床前,医院工作,平时可能也并不熟识,可是一场驰援战役,让我们成为一个更有凝聚力的团队。
3月30日,医院紧急召集支援吉林长春抗击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短短一个小时,组织了39名队员,其中医生8名,分别来自于甲乳外科的张鹏程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的李秀梅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的李杨主治医师、心血管内科的田华伟主治医师、老年病科的赵春主治医师、肿瘤科的卫刚主治医师、神经内科的李先红主治医师以及肾病内科的赵雪千主治医师。
新冠肺炎患者多为有基础病的高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治疗肺炎,基础病同样需要精准治疗。考虑到这些因素,医院组织了这支来自不同医学领域的队伍,并且挑选的都是科室的骨干医师。
新冠确诊病房医护人员需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感染风险相对较大,尤其护理人员除了处理患者的药物分发及输注,还需要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对于没有陪护的偏瘫患者更需要亲自喂饭、翻身及处理大小便。作为医生,我们更需要精准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既要让患者得到有效治疗,还需要减少护理人员的操作感染风险,我们的每一条医嘱都需要深思熟虑。
此次,医院援长医疗队接手的是一个新开的治疗区,带着对未知事物的忐忑,我们快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了解特殊时期接收患者程序,医院常备药品,掌握如何开医嘱、写病历、请会诊,如何上报数据,特殊时期患者病情变化处理程序,肾衰患者如何安排透析等工作。这些流程在我们平时工作中再简单不过,但由于换了工作环境加上防疫期间新流程的制定,每一件事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我们的医疗组长张鹏程副主任,更是一早提前进入病区了解情况,没日没夜地与当地医务科对接工作,还要每天进病区查看每一个患者。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医疗组会抽出下班时间开会商量工作计划,并且成立医疗工作群,遇到不确定的问题也会在群里咨询。经过这些天的磨合,医院,也熟悉了彼此,我们会取长补短更好的服务患者。相信我们,在抗疫一线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言,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为早日战胜疫情笃定前行。
(医院援长抗疫医疗队队员赵春老年病科4月17日发自长春)
02心血管内科田华伟:
我们执手坚定前行!
年幼时曾随父母经过长春,数张微*的照片努力记载着模糊的城市记忆。但再来长春,眼前的景象让我心中不免一震,寒意更浓了。工业厂房,比比皆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中心街道却空无一人,霓虹仍在闪烁,似乎都坚强地诉说着这座城市昔日的繁华。
长春,莫怕,我们来了。如同年疫情肆虐时,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毫不犹豫向我们伸出的援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医院有来自天南地北的医疗队,虽然都不相识,但共同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面对病区里现实的问题:眼镜片起雾、口罩勒痕太痛、新系统不会操作、医院流程不熟、新规不知,平日工作里非常顺畅的步骤,在这里每走一步都是艰辛,不是亲身经历无法体会其中的难。但战“疫”已经打响,只能想办法去适应,去改变。经过多方面沟通、协调,工作渐入正轨。
长春,莫怕,黑暗中我们执手坚定前行。在这场疫情防控漫长的胶着战中,考验的重点是人们面对持久战的决心和毅力。纵观世界,面对疫情,我们应该再接再厉,以更坚定的信仰、更顽强的意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战中去。
不知不觉中,襄阳援长抗疫队伍已在长春工作一段时间。出征前的兴奋劲儿已逐渐退去,但工作的一腔热诚却丝毫不减。
吉林疫情已实现社会面清零,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
(医院援长抗疫医疗队队员田华伟4月15日发自长春)
03普外科一区陈雪:
守好“大家”,才有“小家”
今天是我来长春抗疫的第12天,知道要支援长春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报名,回家后第一时间告诉了我的老公,他知道后想都没想就说:你去吧,这时候国家需要你,疫情面前你就是战士,家里有我,孩子和老人我来照顾,放心吧!
得到了老公的支持,我心里有了底气。其实我知道,这对他来说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加班也是常态,家里老人身体也不好,孩子还小都需要人照顾,但是他说,“身为一名*员,要支持我的工作,大家好了,小家才会好!”
“家里老人的思想工作我来做”。同时,也跟年幼的女儿说:“妈妈要去长春跟新冠怪兽打架,我们一起来给妈妈加油好!”女儿在老公的引导下,每次和我视频的时候说:“妈妈,你跟新冠怪兽打架打赢了吗?什么时候回来?我都想你了!”这时候我都忍住对女儿的思念说:“妈妈很快就会打赢了,等妈妈胜利归来!”是呀,孩子一句稚言也说出了我的心声。
这次,我的工作除了是支援长春抗疫以外,还担任了疗区的院感一职,在这个疫情肆意的时候,我的这个职责显得更为重要,我也深知在每个人心中对疫情的恐惧,所以我在工作中努力做好自己的职责,只要老师们在院感群里发送的院感知识我一定第一时间组织本组成员认真学习,对重点内容反复强调,严格按照院感要求对病区进行消杀,对本组成员也是定时检查防护服的正确穿脱,以保证大家在工作时间的安全度,也为大家平安回家提供了坚实保障。
(医院援长抗疫医疗队队员陈雪4月16日发自长春)
04普外科三区徐兆云:
穿上护士服,就是一名战士
年新冠疫情,医院,圆满地完成任务。时隔两年,我有幸支援吉林长春,来支援前虽然害怕,但是我知道这个时候是祖国需要我的时候,当我选择这个行业,穿上护士服,我就是一名战士,一名保护病人的战士。
进入隔离病区穿上防护服,日常护理工作变得困难许多,护目镜模糊不清,书写护理记录也比较困难,每次只能用仅剩的右上角余光看电脑屏幕,处理医嘱、为患者打印出采血条码、核酸条码、输液药品等。
考虑到责护老师能看清楚条码,条码打出来核对无误,每个条码标签上用记号笔在上面再写一遍大大的床号,粘贴在采血管上。每位患者必须进行核酸检测、采血,责护老师清楚的核对、粘贴条码并同时进行两个项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每次下班脱下防护服,脸上被口罩,护目镜压得深深的压痕,但一想到那么多的患者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逐渐好转,心情无比开心。
(医院援长抗疫医疗队队员徐兆云4月17日发自长春)
05儿科张玉华:
襄阳的爱,一直都在
时间过的好快,进入长春隔离病房工作已有9天。趁着短暂休息的时间,我在百感交集中匆忙记录下难忘的瞬间,告诉自己,告诉关心我们和长春抗疫的人们,爱,一直都在。
难忘记,难忘援长报名时的坚决、惦念和鼓励。
老公说:“疫情那么严重,太危险了。你执意要去,一定要做好防护,我支持你。”
父母说:“可不可以不要去,我们不能没有你。你一定要平安回家。”
儿子说:“妈妈,我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牛护说:“这是真的去长春,你想好了吗?”
我要去,我必须去。年初湖北疫情需要帮助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也不曾抛弃。现在她们遇到困难,我责无旁贷。
襄阳的爱,一直都在。
难忘记,难忘心系病患的不懈努力。
记得那是我们的第一个班,我们在匆忙慌乱中完成了标本和核酸采集。就在交接班的时候,我们发现护理记录有漏项,这将直接影响下一步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作为组长,我不断翻查流程记录,不断向组员和病区工作人员求证护理事项落实,我写了一遍又一遍,写了撕,撕了写,最终在王佳护士长的指导下完成当班护理记录的真实完善。于是,为了防止工作疏忽,提高工作效率,每次上车我们就讨论工作中的问题,下次应该注意的事项,把形成的工作措施随时记录并进行实践。
慢慢地,我们的当班护理工作也越来越顺畅起来。
襄阳的爱,一直都在。
生活中,我们是一个有爱的小团队。由于戴手套、频繁手消的原因,我的手过敏了,马上就有小伙伴送来护手霜。我们会在群里分享心得体会、提醒大家上班时间,体温打卡,核酸采集。在工作间隙,我们还共同分享苹果、襄阳牛肉面、火腿肠、暖宝宝。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们相约回到襄阳要一起吃遍美食,畅饮畅聊。
襄阳的爱,一直都在。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一名*员,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白衣战士,我们用坚守告诉世界,襄阳的爱,一直都在。
(医院援长抗疫医疗队队员张玉华4月17日发自长春)
战“疫”之路
因他们而温暖、光明
他们的故事
未完待续
......
内容审核
刘月王文娟
编辑丨宁婧
审稿丨龚波
策划丨张宏
快看!医院又有新进展!
堡垒坚如磐*旗别样红
没有脱下“战袍”之前,妈妈不能回家
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守护人民群众的“救命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