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包几几
包几几
/.06.04
“分享欲”
今天和几个朋友吃饭,聊到了我们共同的好友。
“你看她的朋友圈没?她钢琴弹得好好啊!”
在座的姐妹纷纷附和,只有一个朋友沉默不语。
一问才知道,她早就关闭了朋友圈。
“朋友圈有什么好看的。
与其一直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如过好自己的!”
朋友沾沾自得地说。
其他人也向她投去敬佩的眼神,肯定她的洒脱。
这下轮到我喝着饮料,沉思不语了。
没错,我是个朋友圈十级爱好者。
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刷刷庞大的朋友圈,看看我睡觉期间,有什么大事发生;等餐的时候,也下意识刷刷朋友圈,给有趣的朋友圈评论。
看见好玩的,下意识拍照发圈;
路上摔了一跤,发朋友圈;
到好玩的地方打卡,更是九宫格拍个没完,只为挑出最好看的几张,然后——发朋友圈。
有人说,我这是病,三天不发朋友圈就刺挠;
也有人说,这是想通过朋友圈获得肯定。
我也尝试过,不发朋友圈。
看见美丽的景色,咔咔拍完照,却不能分享;
听到好听的音乐,忍住不按下“分享到朋友圈”。
这样坚持了半个月,我终于——崩溃了。
我把半个月以来看见的风景遇见的小确幸码成一篇小作文,发表出去的那一瞬间,我仿佛通体舒畅,连日的憋屈得到了救赎。
朋友圈,我又回来啦!
我承认,我分享欲爆棚,恨不得把一天到晚经历的每个美丽场景编织起来,做成长长的视频分享出去。
我更享受浏览朋友圈底下的回复,朋友有趣的评论,让我知道即使我们分隔千里,仍然事无巨细地了解到了彼此的生活。
至于我是否想通过朋友圈获得肯定,是否拥有极强的表现欲望,答案见仁见智。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完美的模样,呈现在他人面前。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花钱在某宝上合成一张照片,只为让整个朋友圈以为她在夏威夷度假。
我也会把精致的日常拍成照片,分享最近新购入的洗发水,吐槽秒杀抢到的护手霜。
“我们看见的,只是别人精心构筑的人设,是别人想让我们看见的他自己。”
正是因为深谙这一点,看见别人晒在朋友圈的烹饪日常、逛街购物时,我才能泰然处之。
为什么要羡慕嫉妒恨呢?
我们看见的只是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却没看见烹饪达人是忙活了一下午,才做出来精致美味的糕点;没看见热爱包包的人,省吃俭用吃了一个月的方便面。
大家都有自己满意的,热爱的活法。
能在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