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史晓琪通讯员陆张越姚鑫如
“老师,我的手疼”,看到小朋友的手被冻裂了,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大四学生赵一诺的心里酸酸的。这名支教女孩自掏腰包为全校多个孩子购买护手霜,温暖了山里娃娃们的心。
赵一诺在为孩子们上课
无心与暖心
赵一诺所在的支教学校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小学处于太行深山区,这里的环境比较艰苦。12月8日,赵一诺回忆说,有一天在给低年级小朋友上课时,有个学生跑到她面前说:“老师,我的手疼”,她低头看到小朋友的手被冻出了裂纹,还渗着血丝,一阵酸意涌上鼻头。
她拿出自己支教补助的钱,为全校多个孩子全都购买了护手霜。收到老师的礼物,孩子们非常高兴。“有一个小孩子的护手霜没有拆封,我问他为什么不拆开用,他说他想周五拿回家跟妈妈一起用,听到这话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赵一诺说:“我买护手霜是无心之举,就是想保护好孩子们的手。”这看似“无心”的举动,暖了孩子们的心。
家长与校长
赵一诺说,她买护手霜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自己作出支教这一决定也采纳了同样是教育工作者的母亲的意见。
和父母有着同样爱心的,还有拍石头乡中心小学的校长、曾经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张锦文。
“我刚来学校的时候,张校长特别自豪地给我介绍这里的每一个地方,没有说过一句山里的不好”。张锦文这种发自内心的对乡村孩子的爱也在影响着赵一诺,“这种氛围会带动我,让我去爱这个地方和这些孩子。”
知识与实践
赵一诺是通过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文艺志愿活动来到山区小学支教的。虽然面临着考研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但她认为这个活动更有意义。
赵一诺主要负责一至六年级同学的音乐课。尽管去支教前做了许多功课,但“真正上课后,我发现以前大都是纸上谈兵”。支教之后的赵一诺感受到了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为了让孩子们易于接受,教学过程中赵一诺经常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音乐知识,并且为孩子们讲解课本以外的内容,拓展他们的眼界。
赵一诺说,支教实践让自己体会到了基层教育的“酸甜苦辣”,也让自己加速成长,“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的孩子们”。
编辑:陈鑫